區塊鏈:“紅火”背后也有“虛火
區塊鏈炙手可熱。這在參加在貴陽舉辦的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體會頗為深刻。
“區塊鏈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”成為大會七大議題板塊之一,有五場專題討論,近百位區塊鏈領域的產、學、研大咖參與其中。
“開啟區塊鏈應用元年”。上述標語也被醒目地懸掛在機場高速通道旁和貴陽市區的主干道上。
天風證券副總裁翟晨曦介紹,天風證券參與了貴陽區塊鏈金融基金的籌建工作,該基金專注于區塊鏈金融初創企業早期投資。“金融科技創新現在必須要關注。”
作為一項具有去中心化、智能合約、不可篡改和分布式賬本的技術,多家企業已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探索落地。
百度金融也發行了基于區塊鏈 技術支持的ABS(資產證券化)項目。百度副總裁張旭陽介紹,資產證券化的機制關鍵在于破產隔離、資產信用風險、征信等分割。但由于資產登記等不完善,特別是許多小額、分散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時,如何確保資產從形成到入池、分層、流轉、定價的整個過程中可追溯,區塊鏈將在其中發揮價值。
區塊鏈技術在上述產品的原始資產數字簽名、資產證券化信息數字簽名以及參與的律所、券商和評級公司的數字簽名等不同階段的應用,使得整個過程在一條可溯、分布式的多節點的鏈條上完成。“區塊鏈必將和其他金融科技一道改變中國金融的底層面貌。”張旭陽這么說。
騰訊集團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副總裁郭銳介紹,騰訊將區塊鏈技術用于公益尋人的場景。當一名家長發布尋人信息的時候,通過區塊鏈平臺所有的公益平臺都可收到相關消息,而不需要每一家去重新發布、審核、登記。未來還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公益捐款捐給指定的人或制定的場景,結合人臉識別、應用場景等確保資金不被挪作他用。
我在平常采訪中也關注到,在微信黃金紅包中已開始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資產的并行記賬,可以提升系統間對賬效率并保障用戶資產安全,騰訊還計劃將區塊鏈相關技術輸出用于數字票據、智能投顧、知識產權保護等場景。
區塊鏈技術也被運用于扶貧工作。貴州省將金融精準扶貧列為2017年六大工程之一。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敬東表示,貴民集團建設扶貧資金的行政審批區塊鏈平臺,工商銀行建立起連接銀行資金劃撥系統的金融服務區塊鏈平臺,通過行政審批鏈與金融服務鏈的指令傳遞和信息共享,實現扶貧資金從審批到撥付全流程透明使用、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。首筆157萬元扶貧資金已經通過系統撥付到位。其中,每一個步驟都有跡可循,每一個環節可以責任到人,實現專款專用。在宏觀層面,各級政府能夠實時掌握轄內扶貧資金需求、配套、撥付、實際使用情況,在微觀層面,上級政府部門能夠對每一個扶貧項目、每一筆扶貧資金進行穿透式管理。
除此之外,區塊鏈技術用于托管、票據、支付清算等領域的探索也不斷落地。喧囂之外,在業界看來,區塊鏈技術仍然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,距離深入推廣應用仍有較長的路要走。
北京航空航天大學“千人計劃”蔡維德教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2017年是區塊鏈示范元年。不過在當前應用中,還集中在非核心、規模較小、流程較慢的業務。不過蔡維德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樂觀,不僅是金融,在交通、醫療、稅務、能源、民生、版權等各個行業都可以使用,未來會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鏈。由于其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,改變市場流程,未來可能每個機構、團體乃至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金融平臺從事交易,又可被監管,將會改變未來的市場規則。
蔡維德還認為,當前出現一些弱化的功能不完備的區塊鏈應用,放棄了其中查驗謊言的機制(拜占庭將軍協議),這樣的鏈不能被認為是“誠信機器”,不能支持監管。
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,區塊鏈技術目前仍然不太成熟。如當前區塊鏈技術每秒處理15筆交易,使其規模化應用仍有距離,此外在安全性、隱私保護以及用戶體驗、監管等問題都要考慮到。
綜合業界人士的觀察,我認為,當前部分區塊鏈領域的投資存在虛火現象,此外,一些投資不在于區塊鏈技術而在于平臺發行的“代幣”,這些領域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警惕。